大家都知道博士生在现代是代表着最高学历的学位,但是大家知道吗,博士这个词可不是现代采用的,远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那么博士最早出现在哪里呢?有什么作用呢?
选项一:隋唐时期
选项一:战国时期
正确答案:战国时期
解析:“博士”源于先秦文官的名称,作为官职,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秦朝时,博士官掌管古今史事及书籍典章。汉代博士为太常属官,汉武帝时期设立五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此后,博士官制度历代相沿,只是作用略有不同。
博士在我们中国古代实际上是一种官名,最早是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才开始的,他们主要的职责就是要负责保管文献,编撰著述,掌通古今。并且还需要向他人传授学问,培养人才也就是现在的老师。
由于战国时期社会局势也比较动荡,所以当时有不少有才的人都想要去探求社会稳定的根源,所以也就形成了很多的学术流派,在日后也被称作是“诸子百家”。在这些人里面有大学问的人都是可以担任博士官职的,同时他们也要负责在朝堂上面给君王提供各种管理政务的意见的,所以也比较像是后来的言官和顾问学士。
和现代的博士不同的就是在古代从战国起始,经历了有秦国到唐代的不断发展,博士这官职也并非一直都是一成不变的。
1、战国时期的博士
博士一词当时就是在这时期诞生的,荀子是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同时也屙屎先秦的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他本是出生在赵国的,却在十五岁的时候就来到了齐国,此后更是多次担任了稷下学宫祭酒一职,后又成为了天下文坛的盟主。
身为稷下学宫最出名的“掌门人”,他也亲眼见证了百家争鸣时期最后的辉煌时期,同时也见证了稷下学宫的浮浮沉沉。跟现在的博士不同,那时候想要当博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身为博士在那个时候必须是要掌通古今的,一旦君主要找你咨询一些问题,那么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甚至是民间的一些娱乐八卦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回答君主所提出的问题。
而在平时他们也必须要去学校教学,将自己学到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们。并且在教学的闲暇时间,还有要再整体编写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来维护国家图书馆的资料库。也正是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之下,当时整个秦朝的3000多万人当中,也就只有七十多个人能够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博士,可以算的上是整个国家的脑力单难当了。
2、秦朝时期的博士
当时秦朝的博士制度其实是没有专门的法律文件的,但是我们却能够通过一些历史文献和记载了解到一些情况。首先就是秦朝的博士制度其实是跟廷议制度紧密相关的,根据史书的相关记载,秦朝的许多大政方针基本都是通过廷议来确立的,就好比是皇帝的称号,以及焚书和改制等方针的实施。
还有一点就是在秦朝的时候博士的官职能够达到70多人,在著名的焚书坑儒的事件当中就曾经有史书记载,就是李斯提出的焚书说,并且他当时给出的建议是只要不是秦朝史官所记载的都要烧掉,不是博士官职的人,只要是有藏书的也统统都要烧掉等等。
最终这一系列的建议也都被秦始皇所采纳,而从这些建议当中我们就能发现,博士在当时是有收藏任何书籍也包括禁书的权利的,即使皇帝下令焚书也与他们没有任何的关系。
可是事实上后世有不少人都认为秦朝时期的博士制度是比较失败的,当然主要也是在跟稷下学宫相对比才得出的结论。因为稷下学宫时期涌现出了非常多的经典的学术著作,像是《孟子》《荀子》还有《晏子春秋》、《宋子》、《田子》等等,可是再看秦朝时期的博士却没有什么能够流传下来的经典文献。
稷下学宫的博士多是来自各个不同的学派,就像孟子、荀子是大儒,而邹衍是阴阳家,田骈、环渊专学黄老之术,慎到是法家等等。可以说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但是到了秦朝时期博士基本都是儒生,所以到了秦朝的时候博士就已经没有真正的学术争论了,没有争论自然也就没有了相互之间的辩证和互相发展进步。
稷下学宫的博士通常都是只参与政事的讨论而不会直接影响最终决策的,但是秦朝的博士则是相反的,他们只参与最终的决策而不多加讨论。
事实上秦朝的博士在秦始皇的时期受到法家的打压所以参政的作用也被局限了,到了秦二世的时候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甚至到最后博士根本就已经入不了胡亥的眼。
3、汉朝时期的博士
秦朝博士的低谷时期,一直到汉朝的第五位皇帝的时候,才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变化。而这位皇帝就是汉武帝的父亲汉文帝刘恒。在他登基以后就提出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他在治国的理念上就开始推行儒学。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那些儒家名士为主的博士官们在朝堂之上能够发挥的作用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了。所以在文帝在位期间,博士官的人数也达到了70多人,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儒家的学者。搜易汉文帝还专门的设立了读者研究和整理儒学经典的博士官,他们也被称作专精博士,而他们也为儒家思想和著作的普及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而到了汉武帝的时期,儒学思想就彻底成为了治国理政的学问而被统治者全盘接受了。汉武帝时期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口号,并且还设立了五经博士,自此以后博士官就成为了被儒家学者垄断的官职。所谓的五经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五本儒学的经典著作,《诗》、《书》、《礼》、《易》、《春秋》。
所以当时朝廷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也都是在精通这五经的人里面选择的,因此在当时只要能够学习并且掌握了这些书就可能会有做官的机会。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五经也延伸出了十二种学术流派,被人们叫做“五经十二家”。这里面的每一个学术流派都有要求担任博士官,好为了自己的学说谋取地位,因此到了汉宣帝的时候,五经博士就已经变成了五经十二家博士。
到了西汉末年的时候博士官也是迎来了他们的高光时刻。王莽篡权以后他就开始疯狂的对儒家名士进行严厉的打击跟迫害,而大家也是在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竟然被他欺骗了。所以一时间也就有无数的儒士名家都转投到了刘秀的一边,最终还帮助他重新夺回了大汉的天下。
刘秀登基之后也把六经三十家博士变为了五经十四家,并一直保持到了东汉末年。而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彼时的天下三分,汉朝的制度也逐渐开始变的分崩离析,可博士官这个职务却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时期。
4、唐宋时期的博士
在两晋的时候,专精一行一艺的博士官职也开始设立了起来。当时书法在西晋是非常流行的,甚至晋武帝还专门设立了书法博士,但同时也应了统治的需要,创设了律学博士。
到了北魏的时候有新设置了医学博士,隋唐时期增设的是算学博士,到了这一时期博士的工作重点也从参政议政转变诶教学和整理藏书了。宋朝以后,也是因为宋徽宗非常喜欢书画,所以他又设置了书画博士。实际上宋代的博士更像是一种尊称,从朝堂走向了民间,因此这时民间的博士也开始兴起了。
事实上一早在董仲舒将百家争鸣的思想,变成独尊儒术以后,博士就已经开始慢慢地变成儒家的博士了,而读书人的思想也开始逐渐统一了。所以到了唐宋时期就也不需要再像是秦汉时期那样,要在众多的思想潮流当中去选取最为适合自己的思想,而是早就已经选好了儒家这一种思想,所以只要按照着已经定好的路线走下去就好了。
儒家思想其实不管是“天地君亲师”还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传播,这些理念全都是有利于皇帝的统治的,也更加是一种有人情的表现,而这在封建社会也是完全符合皇帝与百姓的思想的。